清朝末年,清朝終於意識到自己跟西方的差距,轟轟烈烈舉辦起了洋務運動,左宗棠、李鴻章、曾國藩、張之洞是洋務運動中最為人熟知的幾人。
他們當中李鴻章爭議最大,人們談起最多的也是李鴻章,一部分人認為大清若無李鴻章早就滅亡了,也有人認為李鴻章置大義於不顧,各種投機倒把,網友更評:「一代明君慈禧,萬古流芳鴻章」。
正如梁啟超編寫《李鴻章傳》時,寫: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。譽滿天下,未必不為鄉願;冫滿天下,未必不為偉人。
梁啟超是非常欣賞李鴻章的,他提倡“一代人,一代事”,要站在李鴻章的角度去看待外交問題,而李鴻章也是做出了“最佳”選擇。
李鴻章這一生功過難論,那你又該如何看待李鴻章呢?
在多數人的印象當中,晚清積貧積弱,百姓瘦骨嶙峋,在體型上面都低西方列強一等,而李鴻章更是一個佝僂著背小老頭,不過,事實未必如此,李鴻章身高1米83 ,1896年訪問美國時,美國人為了見他一面,都擁擠了整個碼頭。
李鴻章1823年出生,因在家中排行老二,民間多稱「李二先生」。李鴻章年少聰慧,十七八歲就小有名氣,22歲便入京參加會試,雖然落榜,卻在父親引薦下,遇到了一個改變他一生命運的人,這個人自然就是曾國藩。
曾國藩精通風水相術,一看李鴻章身高一米八“異於常人”,就收他為弟子,李鴻章在他的提攜下也是平步青雲,李鴻章又率領湘軍、淮軍,平定了天鴻天國,捻軍,他因軍功官至直隸總督。
洋務運動期間,先後創辦了三個機械局,客觀來講,李鴻章所提倡的洋務運動是為了防範西方列強的海上威脅。
中法海戰,福建海軍全軍覆沒,李鴻章就提議籌備北洋海軍,不過甲午中日戰爭落敗,讓北洋海軍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,李鴻章還簽下了《馬關條約》。
不過在和談時,日本要求賠償3億兩,雙方一直僵持不下,在第三次談判完,李鴻章在前往馬關的住處時遭到了日本刺客的襲擊,一槍打中了左眼。不過沒有傷及要害,李鴻章也是以此作為藉口,將賠款壓到了2億5千兩,簽訂完《馬關條約》,李鴻章老淚縱橫,發誓:「終身不履日地」。
《馬關條約》的簽訂是舉國嘩然,李鴻章承擔了所有的責任,他也被撤掉了職位,李鴻章在此後的幾年一直在訪問世界各國,希望建立一個良好的關係。
1896年,李鴻章先訪問了俄國,參加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,此後又訪問德國、荷蘭、比利時、英國,他還在倫敦發表了演講。
其實不只李鴻章一個人這麼高,在當時也有很多高個子,只是因為清朝積貧積弱,所以就連我們自己也覺得清朝人都非常矮小,時代的桎梏,讓他們的形像很難高大起來。
特別聲明:本文為網易自媒體平台「網易號」作者上傳並發布,僅代表該作者觀點。網易僅提供資訊發布平台。
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。